“这便是董维之父亲,董老三在半年前车祸的资料。”
林涛将文件交给陈末。
【案发时间】:2002年6月1日。
【案发地点】:春熙路ix酒吧斜对面30米。
【案件性质】:肇事者酒后驾驶,未能及时观察到行人引发的致死案件。
【……】
将整份文件都看完后,陈末心里也对这起交通事故有了数。
肇事者当天从ix酒吧喝酒出来后,就朝着春熙路开去,而当时董老三刚好站在路中间扫着地,由于没穿反光背心加上道路昏暗,肇事者车速飞快直接将其撞死。
至于为什么没穿反光背心上边也有解释,说是因为董老三在家中没找到,又临近上工时间,那么多年都没出意外,因此便疏忽大意了。
“有什么发现吗?”
林涛见陈末看完了,点了支烟开口询问,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
“单看这起车祸是没问题的,就是一桩酒驾引发的事故,但如果加入董维之这个人就有问题了。”
“加入董维之就有问题了?问题在哪里?”林涛坐直了身体,认真询问。
“杀人需要动机,站在董维之的角度他弑父的动机是什么?”
“或者说他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陈末不答反问,因为只有这样,林队长才能准确理解自己的意思。
“虚荣,势利眼,或许还有点可怜?”
可怜林涛用了疑问句,他不知道怎么具体形容董维之这个人。
“没错,就是虚荣。”
“董维之想买的奢侈品,以董老三的工资是无法满足的,董维之便跟父亲冷战,不说话。”
“恰逢这时,董老三在工作期间被车撞死了,董维之这个儿子获得了肇事者二十万的赔偿金,是否存在着一丝巧合呢?”
简单来说,董维之当下对奢侈品非常渴望,但父亲没钱给他买,恰逢这时董老三被车撞死,他这个儿子就刚好拿到了二十万的赔偿款,去购买了奢侈品。
“确实有些巧。”
林涛思考过后,同样觉得有些问题。
“如果董老三的死,真的跟董维之有关的话,那么这个找不到的反光背心就有问题了。”
他也很快跟上了思路。
“不仅是反光背心,甚至肇事者从酒吧出来后会酒驾乃至出酒吧的时间,都在董维之的计算之内。”
陈末点头,他也正是这个意思。
想要调查这起车祸,其实并不难,甚至于说非常简单。
在怀疑上董维之的情况下,办案方式是从结果找过程,这比在过程中找结果轻松很多。
“……”
半个小时后。
董维之的家门外。
“你就是董老三的工友?”
“是,是,警官。”王伟今年五十岁,因为最近天冷又要天亮前到大街上打扫卫生,脸颊两侧有被冻伤的痕迹,此刻微微弯着腰谦卑的回答问题。
“别紧张,只是向你了解一些情况。”林涛拍了拍王伟的肩膀,以示安慰。
“董老三出车祸那天,没穿反光背心是怎么回事?”
“我们两个都是一起上工的,我到他家门口的时候,还问了一句,他说找了好大会都没找到,估计被野猫给叼走了。”王伟不假思索的就将当时的画面给复述了出来。
其实车祸发生后,交警就对他进行过盘问,所以脑海中记得很清楚。
“野猫叼走了?”有了董维之这个怀疑对象,林涛是不相信的“陈老弟,你怎么看?”
陈末摇了摇头,反光背心被野猫叼走这只是董老三自己的猜测。
实际上睡觉关门是一个习惯,除非那天董老三忘记关门了,但这概率也太小了。
总之他的注意力一直都在,反光背心怎么就突然找不到了。
走入院子,推开门,视线在客厅内快速扫过,目光最终停留在门后的衣架上。
反光背心这玩意被光照射就会亮,这放在有灯光的客厅,不亚于将一辆自行车放在客厅,可以说非常显眼,一眼就能看到的程度。
“老董的背心一般都会顺手挂在这里,这样上工的时候就能直接穿上。”
王伟在一旁解释着,跟老董是那么多年的朋友了,一些习惯他是清楚的。
“当天你们出发的时间是几点?还记得吗?”陈末随口询问。
“记得,我们两个都是三点醒,然后吃个饭收拾一下,三点半出发,大概十五分钟的路程。”
“你怎么知道董老三也是三点醒的,万一是睡过点了呢?”
陈末之所以有这个询问,是因为他需要排除董老三当天没有认真找的可能。
如果当天是三点起来,那么半个小时的寻找,就这么大点的屋子,如果有不可能找不到。
“这,天天都是如此,不可能睡过的,他就是不定闹钟到点了也能准时醒。”
王伟这话不仅是指董老三,就连他自己也是。
陈末点头,他明白这是生物钟在起作用。
生物钟其实蛮神奇的,它就像脑海中自制的小闹钟一样。
当你习惯每天十点睡,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