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分出河东西,百年事后评功过。
昆仑山上法脉全,终是口业毁传承。
只知法门不求诚,修得一副好仙骨。
如今天地桥梁断,何以妄言世上仙。
难难难,道生玄,只修独身,只填其劫。
不知道是谁传下的法门,说什么只修自身,只管汲取世间养分,最终修成自我,抱元守一后立地飞升。
不知道是谁说的要不沾染世俗因果,要潜心修行,可是本就得来人身,人之一字尚未做好,心境并不能达标,何必去谈什么修行?
有的人能力是一步一步水到渠成,有的人反过来是掌握了能力,之后就肆意妄为,只修了数术,心性全部都拿去喂狗,敢问:人都做不好,何必踏上这条路?
批语: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有报,如影随形。
就在昨天,昆仑那边的一个法脉,传承的通道正因为口业直接断掉了,几十年前就惹下了因果,这么多年不加以反省,又何必跑上去告状呢?
大梦三千载,梦醒方自知。
很早很早的时候,有一位老道长收养了一群孩子,因为那年饥荒,孩子们也没有饭吃,他们的家人啊大概也都不会再醒来了。
他就带着这群孩子,在各地跌跌撞撞,四处谋生,没有回道观,因为那里并不香火鼎盛,平日里除了帮一些大户人家调整风水格局,走阴是常有的事,也会在所到地方的开展义诊,救助乡民,甚至实在行动困难的也会带孩子们去山中寻药,途中遇见过很多愿意慷慨解囊的大户之家,那个时候善心的人还是很多的。就这样,直至世道稳定了才重回山中,带弟子们潜修,在这期间因为他们这一脉的道长都做得问心无愧,从未考虑过个人得失,因此:五湖四海内只要是听过他们名声的人都只会竖起大拇指,叫一声好!
其实,山上的食物足够他们吃了,毕竟几千年积攒下来的余荫一直就在这,虽然道长们过的节俭,但些许细软之物,还是能拿得出手的。只是,自古以来祖师爷定下的规矩就是:“世道乱了,该下山了。”
那时候啊,他们通常会在机缘巧合下收一些孩子,这就是天命定下的师徒缘分,别人是抢不走的。
这些年间,道长们收的那些弟子也都长大了,不管是言传身教,还是道家典籍念诵,他们都在不断成长,不只精于数术,武学、医术等也都得了真传。
几年后,山上的游人逐渐多了起来,不时有慕名而来的善信在寻找曾经在人海中有缘见过的道长,本就是缘分一场,既然散了何必再执着当下?他们本就只是遵守祖训罢了:“乱世了,该下山了。”
当然,每年也有很多人真正的得到点拨,如拨云见日,如醍醐灌顶,他们所求却也淡薄:修己修心,度己度人。
因为钱财本就是身外物罢了。
那一代弟子,终是学成了,开始下山游历,因为他们这一脉一直有这个传统,不能修行修成了傻子,还是要踏入红尘走上一遭的。治病救人,用的最多的也便是医术了。
其中一位道号米晶子的道长,在山下十几年来一直为人义诊,贫者少收或不收钱,富人也乐于为贫苦人家多出一些钱财,他们往往会说:“道长,您这是为民造福,我们除了一身的铜臭,也再无他物了,不如多出一些,也算是为那些贫苦人家预付了药钱了。”
有时候他也会专程去山中为人采药,可以是那家人贫苦,可以是没有对应的药材,也可以是想要做得更好。
悬壶济世不愧心,入世渡人何畏因。
每年大多时间他都是待在山下,因为入世易,救人难;度己易,渡人更难。
可是他们就选择了进入这个大染缸,红尘炼心,不懂得人间疾苦,未做成有血有肉之人,何谈修行?
直到有一天,一切都变了,被救治的医患明明已经转危为安,却倒打一耙,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打骂,他最糊涂的一点可能就是不能辨识人心的险恶吧,总以为只要对别人付诸真心,那些人就会真诚对待,结果啊,现实狠狠甩了他一个大巴掌,明明是在治病救人,却被医患纠集人手一顿推攘打骂,如果不是有功夫傍身,可能那次就已经栽在那些人手里了,十几年的修行心境,一颗济世救人的心就这样被破了,医书全部烧了,药材扔河里了,医术自此封藏。就这样世上少了一位德隆望尊的道医,只剩下山上一位道长,有慈悲心,也有怒目相。
后来,这位道长名声大噪,不知多少人慕名而来,就为了一睹尊颜,见一见这名声远扬的道人。
昆仑山上也有人下来,他们本以为这是位尽得真传的有道真修,结果仍是拘泥于肉体,百漏尽显,因此还嘲弄说人家并未真正踏上修行路,也许这就是埋下了这几十年之久的祸根吧。
虽然道长不再从医治病,但真正遇上有求者仍是一颗悲悯心,但有所求,必有所应。后来更是感念师门传承,也许从一开始他初心只是想着:让世人的身体能好上一些,这样他对于弃医的愧疚便会少一丝。
也正是因为他,师门传承不再敝帚自珍,弘了道家传承,更是广传天下信。由不得别人不感慨,心有大爱,故所念即有所成。
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