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唐家一行人从京城到河套府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毕竟两千里地呢。 好在托人传信并非流放,快马加鞭也就五天就到了。 再加上如今正是天寒地冻的天气,匣子里的点心虽然碎了一些,却并未变质。 信纸上海沾染了些点心碎渣。 夏不渝捏着信件并没有着急打开,“就不怕这点心里面投了毒?” 这话一说,几个孩子傻了眼,“九叔,真的假的?” “这是什么毒?我不要死啊。” 小孩子嘛。 总有些天真,很容易就会被吓唬住。 夏不渝最是喜欢吓唬这些小兔崽子,无他—— 好玩。 可惜这美妙的时刻总是短暂的。 伴随着大侄子的到来,小兔崽子们找到了主心骨。 “九叔何必吓唬他们呢。” 夏不渝瞧着说话的人,只觉得在这张还有些稚嫩的脸上看到了他爹夏太傅和大哥夏翰林的模样。 夏家双绝。 一是才绝,夏家长孙夏成瑾年纪轻轻便是考取功名,如今正准备考举人,未来很可能是大魏朝第一个不到弱冠便三元及第的状元郎。 一是色绝,夏家九郎风姿绰约冠盖京华无人能及,若不是脾气差了些,庆历帝不忍心夏九郎受苦又不想自家女儿难受,只怕早就被赐婚尚公主了。 才绝、色绝。 夏九郎勾唇一笑,“成瑾来了呀,这是河套府的唐家姑娘写来的信,你要不要看看?” 夏成瑾今年堪堪十二岁,饶是平日里老成持重,听到这话也愣了下。 唐家姑娘。 唐家那个四姑娘? 怎么还跟九叔有联系? 他想不明白。 到底是年轻了些,心思都浮现在脸上。 夏九郎见状笑意更甚,“听说之前是唐司业力挽狂澜,将西域诸国联军赶走,你这位未来的岳丈倒是有几分弃笔从戎的风采啊。” 当初西域联军南下意欲侵袭中原时,京城里乱糟糟成一团。 生怕褚建文抵抗不住这几十万的大军,以至于中原王朝再度生灵涂炭。 便是近来一向疏于政务的庆历帝都每日早朝,虽不像寻常百姓那样失了分寸,却也的确有几分不安。 直到边关捷报传来,竟是唐安淮以一千人马偷袭敌后,瓦解了西域诸国的联盟。 尽管圣上并不曾下旨犒赏唐安淮,只是嘉奖了河套府的守城将军褚建文。 但夏成瑾的确听父亲和祖父议论这事,对唐家带着几分复杂心情。 便是夏成瑾本人也曾被人直接打趣,“你真的跟唐家退婚了?” 夏府一世英名,似乎都毁于一旦。 夏成瑾有几日不曾出门,便是过年时都以闭门读书为由谢绝见客。 到底是少年郎不曾修炼出这般涵养功夫,面皮还薄了些。 只是他怎么也没想到,即便是躲在家中都能听到那个字。 夏成瑾稍加思忖,“这信不是写给我的。” 但唐家四姑娘怎么认识九叔? 是写信来重新议亲? 还是听说了什么想要告状? 夏成瑾没能想明白。 回过神来发现九叔正笑吟吟的看着他,那脸上的神色是他惯常带着的鄙夷。 是的,鄙夷。 夏九郎一贯瞧不上府上的人,也从不掩藏自己对外人的情绪。 有时候夏成瑾都在想,他凭什么?就因为是祖父最小的儿子吗? 好在这种想法并不经常出现。 “这倒是,这信的确不是写给你的。”夏不渝呵呵一笑,“这个小姑娘倒还挺聪明的,难得现在唐安淮戴罪立功,瞧着起复之日不远,再回京城时,只怕提亲的都要踏破唐家的门槛呢。” 笑声带着几分戏谑,“成瑾后悔了吗?” 夏成瑾闻言神色一变,哪还是帮弟弟妹妹们宽心之事? 事情的发展犹如脱缰的野马一般。 夏成瑾端正颜色,“唐家姑娘是闺阁女子,九叔还是不要污人清誉的好。” “清誉?”夏不渝听到这话忍不住笑出声来,“清誉这东西啊和唐小四从来没关系,不过成瑾侄儿可是后悔了?” “九叔休要胡说。” 瞧着那张皇失措的模样,夏不渝觉得十分有趣,“胡说吗?我记得之前成瑾还信誓旦旦说自己与唐小四的婚约不过是长辈戏言,当不得真。今天怎么没再说?” 是啊,今天怎么没再说? 夏成瑾心中懊恼,自己的小心思被这位小叔叔探看的一清二楚,“重复说岂不是毁人清誉?九叔休要再提。” 毁人清誉。 夏不渝看着道学先生一般的大侄子忍不住的摇头。 至于夏家其他的兔崽子都被两人给吓着了。 “我从未见过大哥哥这般模样。” “九叔也好可怕。” “可是现在唐家好像起复有望,咱们再跟唐家谈婚事就是了呗。” “傻不傻,当初退婚现在再重提婚约,真把唐家当傻子?没听说那位唐探花上马提刀安天下,下马妙手著文章,真不怕他把大哥哥给砍死?” 小兔崽子们的议论声渐去渐远。 夏不渝脸上依旧挂着薄笑,他掸了掸信封上的点心残渣这才打开信件。 瞧着那娟秀字迹,夏不渝笑了起来,“小狐狸。” 倒是算计到他头上了,还真是胆大包天呢。 不过他倒是听说过丝绸之路的故事,若是能成功打通往西域的经商之路,倒也不失为一桩好买卖。 丝绸无疑是最合适的,毕竟价高利厚。 只是天底下可从来没有白吃的午餐,那小狐狸要找自己帮忙,总得许些什么好处才是,就这一匣子点心就想打发自己? 夏不渝看着被偷吃个干净的点心匣子,“真当我没吃过点心吗?” …… 话说唐诗原本想着收到回信也得是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之后的事情,独独没想到夏不渝竟然会亲自过来。 东西是许十八郎托人快马加鞭送过去的,少说也得需要五天时间。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