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99年,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注定会有着特殊的意义。
如果说科索沃战争中大使馆被炸是一场意外,那澳门的回归则“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这都是国之大事。
而在沈山河个人身上,也发生了许多值得纪念的大事:
在驾校一干朋友的帮助下,沈山河终于顺利的开上了小轿车——一部国产的桑塔纳,虽不是什么高档车,但在他所在的小乡镇,也算是蝎子粑粑——独(毒)一份了。只是前前后后,七七八八花了十好几万,让他母亲心痛不已,唠叨了好长时间。
新车到手,第一个上他车的却是吴纯燕。此时的吴纯燕终于摆脱了噩梦,经过前后三次开庭,在出示了大量前夫包情人、养小三的证据后,在苏院长的“过问”下,取得了大部分财产和孩子的抚养权,但她主动放弃了男方应承担的抚养义务,她竭力降低着与那个男人的瓜葛。如愿和过去作了个了断之后,她独自买了个房,把父母接了过来照顾孩子。如今的她,有工作还开着一个音像店,再偶尔与沈山河疯狂一把,自此心满意足,再不作他念。
沈山河很为自己的燕子姐高兴,开着新提的小车载着她肆意的游玩了一天,一路留下不少痕迹,尽兴之余,“擦汗”的纸都用掉一包??o?;?。
买房买车对沈山河来说算不得什么大事,起码和燕子姐的重获新生及眼前的事比起来,他感觉要轻多了。
这件事就是王建民与小芳的婚礼。
王建民不止是他的合作伙伴也是他最好的哥们。小芳开始更是冲着沈山河来的,当初还帮他洗过内衣内裤,这关系自然也是没得说。
当地乡村婚礼,没有什么伴娘伴郎之说,只是一些年纪相仿的男女好友凑一起闹一闹,也算是伴娘伴郎了。不过有一个环节是十分看看的,那就是“搬亲家”。
“搬亲家”是当地颇具特色的结婚习俗,核心是通过双方家庭互访互动,增进了解、确认婚事。流程包含上门提亲、定亲准备、确定婚期然后正式“搬亲家”成亲等环节。
“搬亲家”本质是双方家庭在婚前的正式会面,通过互访走动确认婚事,也象征两家人从“陌生人”变为“亲戚”的联结过程,体现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彼此家庭的认可。
当婚期到来那日,新郎一早便去新娘家“接亲",这时新郎家便会请一个能说会道且要德高望重的重要人物随同去女方家邀请女方父亲随女儿一起来男方家。这个过程就是“搬亲家”。
男方派出的人越有身份越有地位便越彰显诚意越体现出对新娘的看重。
而这时女方父母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借口、要求等。
一是趁机为女儿在婆家争取主动争取语言权。有的直截了当的要求不能对自己女儿怎样怎样要怎样怎样。有的则会以退为进说自已的女儿从小被自己看重,娇生惯养的,有什么什么毛病,男方如果不满意趁早说,不能现在满口答应到时又挑三拣四等等,算是提前打个预防针,堵住男方的退路。
二是趁机更多的了解男方的诸如个人、家庭条件等方方面面。以更好的促进以后两家的关系,更好的维护儿女们的婚姻生活。
这是“搬亲家”最初的意义,只是后来慢慢变成了双方的一种明争暗斗:男方当然是想顺顺利利把媳妇娶回家,同时若能通过言语把“亲家公”也“搬动”请过来,那才算圆圆满满有面子的事。而女方正好相反,我女儿都给你了,你还想从我身上攒面子,那我的面子又往哪搁。于是双方就不约而同的在亲友中挑出有身份有地位且要能说会道的人来一场唇枪舌战,男方赢了亲家就会亲自出马送女儿上门,若是输了,女方父母是不会出动的,只派些兄弟姐妹等亲人陪送一程。
王建民一家经过商量,一致同意由沈山河同志负责去“搬亲家”。用王建民的话说——沈山河虽然年轻但要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最绝的是那张嘴,他是领教过的,一旦放开了聊,能把人绕到云里雾里,掉沟里都不知喊痛。
10月1日国庆节的清晨,青石板路上鞭炮一字排开,王家村山间的鸟儿尚未填饱自己的肚子,就被炸开的鞭炮声惊得满荒而逃。新郎穿着藏青色中山装,胸前别着大红绸花,上了沈山河的桑塔纳小轿车。以前地方上的接亲都是新郎官带着十来个亲友组成的接亲队伍,抬着印着“囍”字的樟木箱,一路吹吹打打往新娘家去。竹篾编的箩筐里装着红糖、桂圆,用红布盖着的竹篮里卧着两只绑了红绳的活鸡,晃晃悠悠地往新娘家而去。远一点的就男方提前一天只去三两个人,第二天一早便领着女方的送亲队伍回来。若再远一点的就多提前两天去接。等到得村口,男方便远远的迎着。
沈山河的小轿车锃光瓦亮,车头挂着大红绸花,副驾驶位前和车后的挡风玻璃上贴着大红囍字。小车一马当先,后面是十余辆贴着囍字的货车和拖拉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