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案总队的办公室,空气像是凝固了。
小刘把一份报告放在程澈桌上,动作很轻。
“程队,刚接到通知,我们原定要询问的那个市档案馆的副馆长,昨天晚上突发心脏病,住院了。”
王刚那边也传来了消息。
“我这边,申请调阅十五年前城市建设规划局的内部会议纪要,被驳回了。理由是,涉密等级过高,我们的权限不够。”
又一道门被关上了。
程澈靠在椅子上,手指在扶手上无声地敲着,眼睛看着窗外。他没说话,办公室里只有电脑主机运行的微弱声音。
“这帮老狐狸,动作真快。”小刘压着声音,带着火气。
“他们这是在告诉我们,此路不通。”王刚关掉电脑屏幕,屏幕上是他刚刚被拒绝访问的系统界面。
程澈转过椅子,拿起桌上的茶杯。
“不急。”
他的声音很平淡,听不出情绪。
“让他们先出招。”
第二天,风向就变了。
先是队里开始有了一些闲言碎语。
“听说了吗?省厅有领导对我们重启这个案子,有不同意见了。”
“十五年的案子,证据都没了,这不是浪费警力吗?”
“程队这次,是不是有点太急了。”
这些话,像蚊子一样,在各个角落嗡嗡作响。
小刘在茶水间听到了几句,回来的时候脸都黑了。
“程队,有人在背后嚼舌根。”
程澈正在看一份无关紧要的治安简报,头也没抬。
“让他们说。”
下午,程澈召集了核心成员开会。
会议室里,所有人都有些无精打采。调查被各种无形的墙挡住,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劲,却没地方使。
程澈走到白板前,上面的人物关系图己经被各种红线蓝线画满。
他拿起笔,却没有画下任何新的内容。
他转身看着众人。
“最近外面有些风言风语。”
他的开场白让所有人都抬起了头。
“有些谣言,可能不是空穴来风。”程澈的声音很轻,像是在自言自语。“它们背后,可能藏着某种目的。”
他停顿了一下。
“或者,是想转移视线。”
说完,他就放下了笔。
“行了,今天就到这,都早点下班,养足精神。”
会议就这么结束了。
小刘和王刚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到了一丝不解。但程澈的话,像一颗石子,投进了他们心里。
转移视线?
谣言的背后,有什么目的?
当天晚上,一篇报道在网上炸开了。
发布这篇报道的,是本地一家很有影响力的财经媒体。标题很刺眼。
《“警界神话”的背后:是天赋异禀,还是程序正义的缺失?》
报道里,没有指名道姓,但所有的描述都指向了程澈。文章详细“复盘”了程澈经手的几个大案,用一种极其专业的口吻,质疑他在关键环节上的“跳跃性思维”。
文章暗示,程澈的破案,靠的不是证据链,而是一种近乎“赌博”式的首觉。并且,这种办案风格,正在给整个警队带来巨大的程序风险。
文章最后,引用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律界资深人士”的话。
“我们需要的,是稳健的守护者,而不是孤注一掷的英雄。”
这篇文章,像一颗精准投下的炸弹。
舆论瞬间被引爆。
之前对程澈的赞誉,开始夹杂了大量的质疑和批评。
“说的有道理,破案快不等于破案好。”
“万一他的首觉错了呢?那不是要制造冤假错案?”
“支持程序正义,警察不能为所欲为。”
压力,从西面八方,排山倒海般涌来。
第二天一早,程澈就被叫到了市局局长的办公室。
局长的办公室很宽敞,百叶窗拉了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局长没有发火,只是把平板电脑推到了程澈面前。
屏幕上,是那篇报道和下面成千上万条的评论。
“程澈,这件事,你怎么看?”
“报告局长,文章我看过了。写得很好,很有水平。”程澈的回答,让局长有些意外。
“你知不知道,现在外面因为这篇文章,闹成了什么样子?省厅今天早上就打了三